央行买国债,原料价格上涨,通胀要来了吗?
如今整体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。
从老百姓的角度讲,现在口袋空空,能不买房就不买房,能不贷款就不贷款,连日常消费也使劲压缩。
所有经济活动的底座就是老百姓的消费。
所有的产品只有消费了才算完成闭环,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,反正得有人消费,老百姓的消费上不去,经济活动就活跃不了。
通过投资拉动经济,但是投资会增加负债端,如果没有产出,最终投资也很难收回。
对民营企业影响最大,老百姓不花钱,他们生意就不好做。
这两年热火朝天的新能源,营业总额很高,利润却没多少,绝大部分都在赔钱,都在指望政府的补贴。
国家之前的策略是降息,降息给市场投放贷款。
比如就在2021年,国家为了救济疫情中的困难企业,开始发经营贷,然后这些经营贷很多就进了房地产。
这两年很多人不敢贷款了,有资质的不敢贷款,没有资质的想借款借不到。
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,就更艰苦了,除了五省两市,很多地方的财政几乎没有盈余。
源头企业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?
市场上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增长,怎么原材料价格却在增长?
很简单,因为市场上的“钱”多了,基础原材料就显得“贵”了。
比如中东的石油涨价了,化工企业成本就会上涨。市场上流动的钱多了,很多人有保值、避险、日常套保等需求,一些生活相关的原材料就在“悄悄涨价”。
历史上,日本也有类似的操作,日本是政府卖国债,央行买国债,买了之后政府用借来的钱,优先救助那些大企业。
这些企业拿到钱之后并没有扩大生产,反而把自己之前欠的钱给还了,并不去扩大产业,也不增加雇员,导致日本历史上长达10年的“资产负债表衰退”。
而在前几年,美国给全民发钱,美国把钱直接给老百姓,让老百姓自己选择自己需要买点啥,百姓花出去的钱,也会进入企业,最后企业也被救活了。老百姓也有钱了,可以防止老百姓大规模断供,保持了经济的稳定。
这个方案听起来挺好,但是如果老百姓拿到钱,不花,全部存起来怎么办?
到时候经济没救起来,企业没得到钱,政府的救市弹药也打光了。
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,美国政府选择了给老百姓发钱,因为市场上钱多,专业的说法是流动性充沛,美股不断创下历史新高。
百姓有钱,就去炒股票、买比特币,那段时间加密货币也迎来了大爆发。
网上有一些关于美国日常工资的采访,美国那边这两年大家工资基本增幅都在30%以上,很多行业都快翻倍了。
当然了,工资涨,必然的结果就是通胀。
所以接下来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,如何借鉴历史面对当下的挑战?
我们政府将会怎么用从央行直接借出来的钱?
如果钱直接给企业,继续保产能,大概率会延续日本的路线,因为企业现在的问题不是缺钱,是商品卖不出去,百姓缺购买力,大家买东西的积极性不行,导致企业经营困难。
如果政府把钱给老百姓,这又涉及一个问题,老百姓是选择把钱存起来?还是花掉?
整体充满了不确定性,可能大家不会像美国人那样把钱花掉而是存起来。
中国家大业大,众口难调,很多人其实并不认同发钱这个操作,甚至觉得都发钱等于不发。
还有不少人觉得给穷人发钱,会导致富人更富,所以不能发。
不管是给企业发,还是给老百姓发,还是拿去还债,只要货币发行的约束变成了国债,短期不明显,长期看货币增量肯定是越来越大的。
因为现在的货币,不是黄金的等价物,而是一种强制流通的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