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行业资讯

工业涂料研究院能否打破“共富贵难”的魔咒?

2023-12-27admin2676

近日,某省工业涂料研究院成立引来了一片叫好。

但是,不得不先给大家“泼一盆冷水”,由协会牵头成立的工业涂料研究院,最终可能“叫好不叫座”。

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因为企业之间可以共患难,很难同富贵。

协会牵头,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工业涂料研究院,本身是一件好事。

但是,这是建立在没有成果的基础上,一张白纸绘就蓝图,大家的心往一处想,劲会往一处使。一旦结出了果实,每个企业都难免有自己的小心思,三个和尚没水喝,就是这个道理。

直白一点说,假如真的研究出了低污染、重防腐的船舶涂料,这个成果算谁的?利益怎么分配?

再往前延伸一步,假如研究出了一项新的特种涂料,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难免会有多人觊觎成果。或是抢注专利、或是提前泄露、或是占为己有。

如果看国内相关的研究院,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,比如东部某省的创新研究院面临倒闭,地市级的研究院只见其名不见其行,为什么这么好的平台并没有能够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效果,夭折了呢?

简单的说就是三个词:
1.定位不清晰;
2.架构不合理;
3.机制不健全。
这三个词概括了研究院建设失败的原因。
在实践中,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定位问题。
究竟是做前瞻性研究,或是帮企业解决某个技术问题、还是产品工艺优化、甚至是“无中生有”做全过程研发、小试、中试等等?
一些高校、协会、企业赞助成立研究院也是想将其作为平台,开展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工作,但是新技术的研发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的。
新的技术、新的产品往往需要大量投入,最终依然可能没有技术成果落地。
是搞技术研发?还是做市场业务?
如果研究院的定位不清晰,什么都想做,最终什么都做不好、最终难逃有名无实的命运。
其次,就是研究院的架构不合理。
一般来说,研究院有四大中心:技术情报中心、技术管理中心、产业孵化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。
假如企业有需求如何对接呢?对接后如何确保研发进度呢?
如何保证技术小试、中试顺利进行呢?确保技术不泄密呢?
研究过程到各个部门之间如何协调,如何沟通,都是非常琐碎的事情。

或者更直白一点,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研究和应用是存在脱节的,即便有一个专门的研究院作为双方沟通的平台,也可能不能形成可应用、可转化的技术成果,研发资源浪费在了很多根本无法实现转化的技术上。
研究院的定位是否准确,也会影响到其架构是否合理,而其架构是否合理,则会影响成果能够顺利落地。比如就是专门做产品应用的,就是做现有配方优化和改进的等等。要在充分了解研究院的定位上,设计其组织架构,再去开展各项业务,找到各业务涉及的共同因素,从共性的角度出发去做部门设置,这样才可能真正的“聚力突破”。
第三点就是机制不健全,模式建设停留在表面。
简单来说,利益分配机制、考核机制最为关键。
利益机制非常好理解,企业赞助了研究,最后的成果如何分配,如何保护研究人员、企业的利益。如果利益机制不合理,第一次找研究院合作,第二次就绕过研究院直接找相关研发人员了。
考核机制也好理解,研究院的工作进度、工作内容需要向内部成员公开,到底有没有研究出成果,有没有发挥作用,都需要内部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。不能让研究院空有其名,最后无法进行相关的研究,不能帮助到企业,那就违背了研究院设立的初衷。

最后总结一下,做研究院最怕什么:
1.没钱搞研发;
2.研究院没业务;
3.成果在市场不认可;
4.绕开平台需求方与技术人员对接。
实践中研究院都停留在美好的概念中了,配套跟不上,也没有实际的业务和成果,久而久之就无人问津。

对此,笔者有三点建议:
(一)找准定位,明确未来发展方向。新建立的研究院发展初期面临资金短缺、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,极易出现急切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期发展定位的情况。建议联合政府部门、结合行业实际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,对新建立的研究院的目标、重点、产业方向、工作体制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,突出鲜明特色,明确发展方向。
(二)差异化竞争,实现产业协同发展。研究院应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和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内部发展规划,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,避免与同区域的相关科研机构功能重复,也要防止研究方向的泛化,防止纸上谈兵无法落地。同时,要加强与同行业的科研单位、企业建立伙伴关系,通过互访交流、论坛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合作,不断在科研、人才、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融合共享、优势互补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。
(三)重视产出,突出成果转化功能。工业涂料研究与高校、科研机构有所不同,工业涂料要能落地,应牢牢把握成果转化这条发展主线,高校、科研院所在前瞻性研究上有优势,而企业需要的是成果落地,产生实际价值。研究院恰恰是二者之间的桥梁,能够推动政府机构、企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才流通,成果转发,发挥研究院的平台功能。
139 2900 4586